最新動態 | Latest

最新動態|Latest

Dancercise 舞習作・ 2020-2021
5月﹣12月:《習舞場・每月舞聚》
8月 : 《Welcome back to dance 回來跳舞 - 舞蹈工作坊》
11月 : 《The Experienced Body 工作坊》
12月 : 《身體即興工作坊》
2021年 : 《Gaga 動作靈感工作坊》
2021年:《探索的旅程 - 舞蹈工作坊》

Beyond Dance・ 2020-2021
5月 - 2021年1月 : 《在動中的自我察覺 - 舞蹈動作治療體驗》
9月 - 10月 : 《做自己的情緒容器 - 舞蹈動作治療體驗》
10月- 2021年:《舞動好心情 - 長者舞動體驗》
2021年:《巴特妮芙基本動作/拉邦動作分析》(線上線下)
2021年 : 《Body Mind Centering 入門工作坊》

《紙上躍然-動作符號讀・玩・創》工作坊・2020-2021
11月-12月:同儕學習小組
2021年6月:《動作符號工作坊》

2021/05
澳門藝術節 - 紀錄劇場《從記憶看見你》

2015年4月2日 星期四

《記憶藍圖II》舞蹈劇場 Dance Theatre





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節目  Programme of the 26th Macao Arts Festival
《記憶藍圖 II》舞蹈劇場    

2015 / 5 / 2 , 3 /Saturday, Sunday
晚上八時/20:00
崗頂劇院/Dom Pedro V Theatre
演出時間約一小時十分,不設中場休息
Duration: approximately 1 hour and 10 minutes, no interval


節目簡介 | Programme

白鷺在蔚藍天空上盡情的翱翔,牠是少數留在這個城市而居的鳥類,牠看著遠方的船舶,記憶裡,沙灘和濕地是牠最喜歡的地方,但是現在能夠嬉戲玩耍的地方越來越少,曾經喜歡的海平線,要飛到很遠才能觀得,而地面上的人類似乎越來越忙碌,白鷺看著這片土地,心裡想著想著……

旅人從東望洋燈塔俯瞰著澳門,旅人開始漫步走訪著每處兒時記憶之處,他心裡想著想著……燈塔照來一道温暖的亮光,投射出旅人與留鳥的共同記憶……

不協調新舊建物交錯,環境裡充滿無法理解的衝突與矛盾,在劇烈變化的時代,唯一不變的是我們共同對小城曾有的美好“記憶”。

《記憶藍圖II》是繼2010年《記憶─跨媒體音樂會》以及2011年《記憶藍圖─ 舞蹈劇場》後延續同一主題的創作。匯聚多個地方藝術家的製作團隊,以舞蹈、音樂及視覺效果,表現對澳門城市發展的關注,進而反思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


Flying freely in the sky is an egret, one of the few resident birds in the city. Beaches and wetlands were its most favourite places, which now exist only in memory. The wonderlands for birds are disappearing here. The egret looks at the earth, the ships in the distance and the extremely busy humans, reminisces the remote blue horizons that it used to love, and thinks...

A traveller is overlooking Macao at the Guia Lighthouse, and he starts to search for all the places rooted in his childhood memory...

A ray of bright light shines from the lighthouse, project ing the shared memories of the bird and the traveller.

In a dramatically changing era full of incongruous buildings from different times and incomprehensible conflicts, only our nostalgia of this small town remains unchanged.

Memory Blueprint II is a creation sharing the same theme with Memory Multimedia Concert 2010 and Memory Blueprint – Multimedia Dance Theatre 2011. Converging artists and production teams from different regions, Memory Blueprint I I tries to invoke the awareness on local urban development and refl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through dance, music and visual effects.

詳情|Details:
WEB | www.memoryblueprint.weebly.com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58042287809874/

第二十六屆澳門藝術節 |The 26th Macao Arts Festival
http://www.icm.gov.mo/fam/26/cn/eventdetail.aspx?id=5117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Dancercise|舞習作 - 現代舞工作坊 Contemporary Dance Workshop





"Dancercise|舞習作 - 舞蹈培訓及交流實踐計劃 . 2015" 

現代舞工作坊 I 

dance + exercise = dancercise
藉着“做習作”,來訓練“知性腦”和“藝術腦”的和諧合作,全然投入,尋找舞蹈創作的樂趣和自由。

此工作坊著重訓練技巧和身體的表現能力,運用現代舞與芭蕾技巧,講求肢體上的線條美,透過連貫性的組合,增加對空間的認知能力,身體和重心的能力,釋放身體內的舞功潛能。

日期:2015 年 3 月27日 星期五 (19:30-22:30)
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16:00-19:00)

課時:6 小時 

地點:石頭公社﹣排練室

費用: 澳門幣 300元 (3月4日前報名250元)

適合具有一年以上舞蹈經驗人士參加

報名方法 : 於網址(http://goo.gl/CokPG4)填妥及發送報名表格,獲確認通知後到議事亭前地31號1號A,“邊度有書” 繳費作實。


導師:黎德威 (香港) 


詳情: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73302496139359/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OFF|SITE .在場﹣環境劇場創作及交流計劃






KITT JOHNSON X OFF | SITE 2014 

工作坊1|Workshop 1:
Site-specific 劇場創作及實踐工作坊 |Site-specific Creative Workshop

工作坊2|Workshop 2:
身體條件訓練 | Open Training


I. Site-specific 劇場創作及實踐工作坊 |Site-specific Creative Workshop

「在地創作」(site-specific) 的環境劇場有甚麼特質?現場環境的客觀性觀察與個人感受如何構成創作藍圖?環境、作品內容與觀演者之間的關係又是甚麼?是次工作坊特邀著名丹麥藝術家姬特.約翰遜(Kitt Johnson)來澳親自教路,並與本地具創意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一起探索澳門祐漢區,在她的指導下,每位參加者創作及展演一段個人的 “在地”作品,並作為甄選之用。入選者將獲邀參加來年的【OFF | SITE.在場──環境劇場演出計劃】。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te-specific theatre? How does objective observation of the space and personal emotions constitute the creative mapping of your work?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vironment, content of work, audience and performer? In this workshop, Danish renowned artist Kitt Johnson will start an exploration trip together with the local creative performing artists in the northern district of Macao; Under Kitt’s mentoring, participants will conceive their own short pieces to be auditioned. Selected participants will be invited to create and present their works in “OFF | SITE – Site-Specific Performance Project” in the following year.


日期及時間 | Date & Time:
2014/10/4 (周六|Sat) 14:30-19:30
2014/10/5 (周日|Sun) 11:00 – 13:30 ; 15:00 – 18:30
2014/10/6 ~10/7 (周一、二|Mon,Tues) 19:30 – 22:30
2014/10/8 ~10/11 (周三至六|Tues till Sat) **
2014/10/11 周六|Sat)15:00 – 18:30
2014/10/12 (周日|Sun) 11:00 – 13:30 ; 15:00 – 18:30
2014/10/13 (周一|Mon) 19:30 – 22:30

**參加者獨立創作,導師於期間單對單從旁指導 | **Creation by individual participants under Kitt Johnson’s mentoring.

地點 | Venue:
石頭公社排練室及祐漢街區 | Comuna de Pedra Studio & Iao Hon district

導師 | Instructor:
Kitt Johnson (丹麥|Denmark)

學費|Fee:MOP550

早鳥優惠|Early Bird discount
9月15日前報名,學費MOP400,學生$300|Register before 9/15, MOP400, Student $300

對象 | Participant:
18歲或以上,具劇場演出經驗之人士 | Age 18 or above with prior performance experience.

報名 | Registration:
於網址 http://goo.gl/7Q8Mkl 填妥表格資料、上載個人演出履歷並發送表格。獲確認通知後到議事亭前地31號1號A,“邊度有書” 繳費作實。

For Registration, please fill in the application form and attached with personal performance CV in http://goo.gl/7Q8Mkl, upon receiving the confirmation, participant can go to Pinto Livros (address: 1A, Veng Heng Largo do Senado, 31, Macao) and make the payment.


II. 身體條件訓練 | Open Training

『身體條件訓練』是一系列富強度、充滿活力與韻律的身體鍛練組合,它渘合了西方舞蹈訓練及日本舞踏藝術家田中泯(Min Tanaka)所創的“身體氣象”中的MB(即心靈/身體、肌肉/骨架)動作訓練方法,訓練能有效地運動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加強身體的耐力,流動性,伸展度,協調性和平衡性。對身體正位,重心,呼吸,時間和空間的意識亦得以增強。

適合任何願意增加對身體的意識之人士參加,不論是初學者或專業人士,均可從訓練中獲益。


Open Training is dynamic, powerful training across the floor, accompanied by music. It works every part of the body effectively, strengthening your endurance, mobility, coordination and balance. Awareness of centre, alignment, grounding, breathing, time and space is enhanced. Each session concludes with stretching.

The training is a mixture of western dance forms and MB (muscle-bone or mind-body: the physical training component of butoh dancer Min Tanaka’s Body Weather approach), suitable for anybody who wants to work on increasing awareness of the body. Beginners and professionals alike are welcome – and all levels can benefit from the training.


日期及時間 | Date & Time:
密切留意最新的消息公佈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latest news release

課時|Duration:
每課2小時 | 2 hours per class

地點 | Venue:
石頭公社排練室 | Comuna de Pedra Studio

導師 | Instructor:
Kitt Johnson (丹麥|Denmark)

學費|Fee:MOP120 / 每堂 per class

對象 | Participant:任何人士 | All levels

查詢 | Enquiry:63035880


詳情|Details:
WEB | http://offsitemacao2014.weebly.com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8647372651096/


主辦 | Organizer :
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 Soda-City Experimental Workshop Arts Association


贊助|Sponsor:
澳門文化局 | Macao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澳門基金會|Macao Foundation

-------------------------------------------------------------------------------
導師介紹 | About the artist:

姬特.約翰遜(Kitt Johnson)是X 行動舞團(X-Act)的藝術總監,身兼舞者、表演者及編舞。憑藉她細膩的舞蹈語言、獨特的空間∕舞台觸覺及出色的肢體控制,她創造出獨樹一幟的表現與風格,成為丹麥最受推崇的編舞家之一,其只此一家的藝術特色令她在國內外均極受注目。曾多次在歐洲各地進行實地演出項目,也同時創作過一整個系列的舞蹈作品。

2008 年,姬特開始組織每兩年一次的「Mellemrum 環境劇場藝術節」;2009 年她在哥本哈根組織了「國際PanCreas肢體藝術節」。其作品《獨行》(Stigma)獲頒丹麥藝術基金獎, 2003 年姬特獲頒丹麥最高榮譽的「雷姆特獎」(Danish Reumert Award)。

“Rare is the choreographer who can say a great deal with very little. “ - New York Times (USA)

Kitt Johnson, a dancer, performer and choreographer is also the artistic director of the company X-act. Through her wide-ranging work with the language of choreography, a unique sense of space and her sublime body control, she has created a personal expressive style. In her performances she creates intense and surprising tableaux, which investigate the deepest layers of human nature. This has placed her as one of the most respected Danish choreographers. Both in Denmark and internationally there is great interest for her distinctive artistic universe.

She has worked extensively with Site-specific projects throughout Europe and has also created a series of ensemble works. In 2008 Kitt Johnson initiated, curated and organized the biannual festival ‘Mellemrum’, and in 2009 she was the organizer of the international anatomical festival ‘PanCreas’ in Copenhagen. Kitt Johnson received the prestigious Danish Reumert Award in
2003.

2014年9月1日 星期一

Dancercise | 舞習作 系列 : 舞在當下──舞者的瑜伽修習課


Dancercise | 舞習作 系列

舞在當下──舞者的瑜伽修習課      being powerful and graceful at the same time

對舞者而言,能夠在舞動中精準的掌握自己的肢體,依循體內律動的方式而舞,以身體表達最真實的每一刻,相信是舞者從舞蹈中所獲到的最大快樂和滿足。舞在當下,最重要的並不是動作本身,而是讓動作發生的那個心靈狀態,那安居於身體裡的定。

課程將透過瑜珈調息法和體位法的練習,讓學員在過程中了解自我及身體,加強身與心,人與大自然的連結。在呼與吸、動與靜之間,觀照內在世界。課程更特別編排以針對增强舞者力量、靈活性、穩定性和耐力的瑜伽式子練習。讓身體得到加強和伸展,亦能釋放身體及精神上累積的壓力。

舞者練習瑜伽,不但有助提昇舞蹈創作及表演的能力,對個人的身心靈發展有莫大的幫助。

日期:2014年9月1日至11月3日
時間:逢星期一,晚上7:15~8:30,共8堂 (10月6日及13日兩天沒有課堂)
地點:石頭公社──排練室(地址:祐漢新邨第四街,祐成工業大廈第二期九樓DB)
對象:舞者,或已接受瑜珈訓練半年或以上之人士
名額:12人
學費:MOP400 (8月18日前報名,學費MOP320)
查詢:63035880
報名:於網址(http://goo.gl/5buqQ3)填妥及發送報名表格,獲確認通知後到議事亭前地31號1號A,“邊度有書” 繳費作實。


導師:

郭瑞萍 (Candy Kuok)
資深舞者,從事舞蹈創作及教學,曾赴歐洲及美國習舞,亦到印度學習瑜伽及印度文化,現為美國瑜伽聯盟 (Yoga Alliance) 註冊瑜伽導師 (RYT200®)。

瑜伽資歷:
印度 Swami Vivekandanda Yoga Anusandhana Samsthana 學校瑜伽教練課程證書
英國 Complimentary Health Education Diploma in Yoga Teaching 瑜伽導師文憑
美國瑜伽聯盟 (Yoga Alliance) 200小時認証瑜伽導師訓練課程證書


注意:
本課程備有瑜伽地墊,可供學員使用,為保障個人衛生,學員請自備大毛巾。
為免學員不受到騷擾,及尊重導師上課,上課期間請把鬧錶、無線電話等響鬧裝置關上。
課堂開始15分鐘後,不建議學員參與課堂。


主辦: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贊助:澳門文化局

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舞習作 2014 ﹣ 當代舞蹈/藝術創作 賞析及工作坊



“Dancersise|舞習作 2014”
當代舞蹈/藝術創作 賞析及工作坊
梳打埠實驗工場邀請香港專業舞蹈工作者 黃大徽 (Dick Wong) 主持,以新穎方式讓不同人仕認識當代舞蹈/藝術創作過程。

兩個不同的工作坊,以『做』和『看』為題:一個是用編舞去談創作,另一個是以『看』去談共同象徵意義和個人投射;兩個工作坊亦曾於日本和香港藝術節舉辦。


1)為所欲為 ?We Do What We Want To Do ?
用形式去衍生內容,以理性去引發感性,參加者會在既定的工作坊架構中透過不斷選擇,經歷一次完整的創作過程,從而整合屬於自己的單人習作。適合任何樂於以肢體動作創作的人士。

2)看所欲看? We See What We Want To See ?
我看見的你是你,還是我自己?從視覺著手,以個人及集體作互相參照,關乎記憶/歷史/聯想/投射的工作坊。一切從『看』開始,那可能是創作與觀賞藝術的起步點。適合任何對藝術有興趣者參加。
++++++++同時加賞++++++++

《B.O.B.*出遊記》+《非舞之舞》舞蹈賞析

在 “為所欲為 看所欲看 ﹣舞蹈創作工作坊” 之前,香港專業舞蹈工作者 黃大徽 將主持兩場當代舞蹈賞析。播放兩齣舞蹈紀錄片,介紹香港及外地當今舞蹈的發展並作講解及討論,開闊視野。

影片簡介:
《B.O.B.*出遊記》 B.O.B.* 是近年香港獨立舞界獲得最多海外邀請的作品,自04年首演後至今,足跡遍及歐亞九個國家十個城巿,並曾兩度於巴黎及曼谷上演。從八十分鐘足本轉化成簡易版及終極版,從九個舞者的班底精簡至編舞單人匹馬出陣,從曼谷的半露天舞台到倫敦的沙德勒井劇院,B.O.B.*的外遊經歷,對於有志把作品帶到外面世界去的舞蹈工作者來說,可以是個很好的參照。

《非舞之舞》 經過舞蹈劇場及體能劇場的洗禮後,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的歐洲舞壇打開了另一片天,有人稱之為非舞蹈(Non Dance),有人冠以知性舞蹈(Intellectual Dance)之名。一幌十多年,當初乘著那風潮崛起的編舞家如Jerome Bel, Xavier Leroy及Thomas Lehman等等,當中有人屹立不倒,有人継續往邊緣探索,有人意興闌珊。在新世紀已踏入了第二個十年的當下,非舞之舞所處何地?


時間:
舞蹈賞析﹣﹣﹣>
7月27日 |3:30 PM - 6:00 PM |《B.O.B.*出遊記》
7月27日 |7:30 PM - 10:00 PM|《非舞之舞》
工作坊﹣﹣﹣>
8月2日 |6:30PM-9:30PM | 為所欲為? We do what we want to do?
8月3日 |6:30PM-9:30PM |看所欲看? We see what we want to see?
地點:
舞蹈賞析﹣﹣﹣>風盒子 (地址:新勝街3A地下,白鴿巢麥當勞斜對面)
工作坊﹣﹣﹣﹣>外港青年活動中心・舞動空間(地址:澳門新口岸畢仕達大馬路綜藝館第二座)

費用:
*舞蹈賞析費用全免
*工作坊單堂200元;兩堂350元;參與放映會優惠兩堂300元。

網上報名:http://goo.gl/Fy8Gi9

主辦: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贊助:澳門文化局


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



舞蹈劇場《記憶藍圖》2015
現正公開招募創作演員/舞者,參與創作及演出


有意參加者請將個人資料 (姓名、年齡、聯絡電話、舞蹈/肢體訓練/演出經驗) 以及一張個人全身照片,於201422日前電郵至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 sodacityexperiment@gmail.com,本會收到資料後將以電郵回覆確認

遴選日期:2014215日及16日 

時間:
2014/02/15
1500-1530  自行熱身 (排練室開放)
1530-1830 遴選 (第一部分)

2014/02/16
1500 遴選(第二部分)

地點:另行公佈

遴選分兩部分進行:
第一部分 以工作坊及舞蹈課形式進行;
第二部分 個人創作及呈現 *

* 有關第二部分個人創作之主題,本會將連同回覆確認電郵一併通知


獲甄選者將接受本會免費提供之2014全年培訓,內容包括定期的現代舞基訓、瑜伽修習,以及多個與身體律動/節奏/音樂/創作和表演有關之工作坊

演出排練日期:20147月份開始


《記憶藍圖》2015

聯合導演:莫倩婷、郭瑞萍
舞:郭瑞萍


古老與現代的澳門印象如脈動般跳躍竄流,以舞蹈、光影、現場音樂和影像,將記憶深層的細絲,縷縷剝開,搖晃間走出未來的無盡可能。 (《記憶藍圖》於2011年在澳門文化中心首演)

報名及查詢: sodacityexperiment@gmail.com


AUDITION
2015 is now recruiting dancers/perfo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and performance.

Interested parties please send your bio (Name, age, contact phone no., dance/movement-related training / performance experience) and one full-length photo before 02/02/2014 to Soda-City Experimental Workshop : sodacityexperiment@gmail.com . We will send you back a confirmation email upon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Date of audition: 2014/02/15 and 02/16

Time:
02/15
1500-1530 Self Warm-up (studio open)
1530-1830 Audition part I

2/16
1500 Auditionpart II

StudioTBC

The audition will be carried out in two parts:
Part I : Workshop and dance lesson
Part II : Presentation of a creative work *

* Applicant will receive the details about the creative work together with the confirmation e-mail.

Selected dancers will received a free full-year training course provided by Soda-City Experimental Workshop, including regular modern dance class, yoga practice, and a series of workshops in body movement / music / creation and performance.

Rehearsals for performance : beginning in July 2014


Memory Blueprint2015

Joint directors: Jenny Mok, Candy Kuok
Choreographer: Candy Kuok

Impressions of Macao, old and new, are set in motion in pulsating and dynamic movements in “Memory Blueprint”. Through dance, live music, video images, light and shadow, entangled threads of memory long buried are unraveled and shaken loose, then making their way to a future of infinite possibilities. ( Memory Blueprintwas premiered in Macao Cultural Center in 2011)

Application and enquiry : sodacityexperiment@gmail.com

2013年9月25日 星期三

OFF | SITE .在場 ﹣ 環境創作及演出


OFF | SITE .在場 ﹣環境創作及演出

2013.10.19 ~ 20

走入社區 聆聽他們的故事 以身體書寫章節 讓記憶延續

                                                                                OFF the stage On the SITE 藝術遊街 在地創作


城市不斷地擴張與發展的同時,舊街區文化的保育與承傳亦不容忽視,十一位本地藝術創作人從澳門舊街區出發,自選地點,從該街區獨有的地景和文化中尋找靈感,在地創作;以多重角度,展現老街區的動人面貎。

精心編排的秘密路線,日場與夜場路線的演出作品各異,兩小時的行程,觀眾將由“導遊”帶領,由一個演出點步行至下另一個演出點欣賞演出, 街區角落成為創作的空間、演出的舞台 。

Cities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developing at the same time, the old neighborhood culture and heritage conservation should not be ignored. Taking the old neighborhood as the starting point, eleven local artists select sites that inspired them. From there, with the unique landscape and culture of the place, each artist creates a site-specific work with in-depth connection of the site, personal per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Different showcase of works for the matinee and evening route respectively. Audience will be led by “tour guide”, walking from one performance site to another to see the works. Street corners and alleys become the creative space and the performance stage.

參與創作人 | Artists:
林詠欣. Jojo lam
張楚誠. Oscar Cheong
郭瑞萍. Candy Kuok
范世康. Fan Sai Hong
張健嫻. Dawn Cheong
林嘉碧. KaBig Lam
Edmundo Remédios Lameiras
吳曉彤. Andrena Ng
張佳霖. Gallent Cheong
陳嘉強. Lorence Chan
Raul Saldana


日期 | Date :
2013/ 10.19 ~ 20 

時間 | Time :
日場 .Matinee route:1000~1200 
夜場 .Evening route:2030~2230 

*日場與夜場路線的演出作品不同 .Different showcase for matinee route and evening route


集合地點 | Meeting Point:
白鴿巢前地. Luis Camoes Garden Plaza

每場觀眾人數 | No. of audience per show:
20人. person

票價 | Ticket Price:
MOP100(同時購買日場和夜場門票獲八折優惠 20% off for purchasing both the day-time and night-time programme tickets)

售票地點 | Box Office:
邊度有書 . Pinto Livros (9月26日起開售.Box office opens on 26/09)

主辦 | Organizer:
梳打埠實驗工場藝術協會.Soda-City Experimental Workshop

贊助 | Sponsor:
澳門特區政府文化局. Cultural Affairs Bureau
澳門基金會.Macao Foundation


節目詳情 | Programme webpage:http://offsitemacao2013.weebly.com


2012年2月10日 星期五


有山有海,有我們在這城市奔跑的回憶



參展藝術家:郭瑞萍
作品媒體:現場當代舞蹈演出 + 舞蹈錄像裝置 + 訪談聲音

昔日的澳門環境幽靜,街道與自然景緻同樣迷人。透過訪談數位五十至七十年代出生的朋友和家人,聽他們講述年輕時在這個城市生活的一些美麗回憶。以口述記憶重組昔日澳門景致的同時,讓我們搖晃著身體,在這張聲音的記憶地圖裡暢遊樂玩。

[澳門舊景新媒睇] 展出由前輩攝影家拍攝,藝博館收藏、託管的昔日澳門風景攝影作品近二百幅,並邀請八位澳門藝術家參展,他們運用多媒體互動裝置、動畫、錄像裝置、攝影、舞蹈劇場等當代表現形式創作,重新演繹澳門舊風景影像。展覽期間,參展的兩位從事當代舞蹈和多媒體劇場的本地創作人郭瑞萍、盧頌寧,將於現場演繹作品,與觀衆直接溝通交流。

展出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二樓專題展館
展覽: 【澳門舊景新媒體】
展覽日期:2011/12/17 ﹣ 2012/4/1

繼展覽開幕演出後,郭瑞萍亦將於3月18日(星期日)下午三時於展廳現場演釋作品。


詳情請瀏覽澳門藝術博物館網頁:http://www.mam.gov.mo/show.asp?prg_id=2011121701&language=1


2012年1月9日 星期一

劇場評論



(衆藝館)記憶藍圖

踱 迢

記憶藍圖

對我而言,去年最讓人感到有些驚喜的本土演出是《記憶藍圖》。這部創作的前身是二○一○年澳門城市藝穗節裡的《記憶》,作品基本元素跟現在所差無幾,舞蹈、現場電音加錄像,就差演出空間。《記憶》藉着藝穗節之便,選在對着未來塡海新城A區的海岸線上,主題跟環境馬上就產生了一定的戲劇性,可惜當時各個元素組還未能緊扣,而環境比人強的感覺充滿了整個演出,且一直抵着寒冷海風中觀看,印象強烈但不討好。

今年同一概念放在文化中心重演,看出創作者對作品持續發展、深化的決心,原創藝術作品都需要從不停的實驗中獲得完善,而《記憶藍圖》眞的做到了。編與跳俱佳的郭瑞萍是一個重要亮點。一般劇團也有強調肢體的美學取向,可要不就是戲劇性的肢體動作為主導,要不就傾向行為藝術的風格,像《記憶藍圖》一樣跳得的,以舞蹈為核心,戲劇語言為輔的作品還是很少在澳門舞台上出現,而且就只有三個舞者,身體力量的張馳與收放是“梳打埠”五六年來的作品中,拿揑最準確的一次。

在主題上,“本土記憶”的懷緬與傷逝十分明顯,幾段三人以半生活半舞蹈的身體動作來呈現舊日情懷的片段雖然略嫌長了些,但動作的細緻度與三人的默契可見下過一定苦功,演員的投入與享受有會心微笑的感染力。中段播放的黑白港產電影起初時也帶來一定的驚喜,也讓人感嘆城市環境的巨大變遷,可是剪出篇幅看來是有些過長,輕易點中題旨後仍然欲罷不能地播放,懷舊的澳門景觀頓成“奇觀”。

博物館裡每年都有澳門老照片的展覽,網路裡經常流傳以“昔日澳門”為主題的自製短片,而劇場裡則有強調“老澳門”、“人情味”的《愛上龍華阿哥哥》、《聚龍通津》(曉角)、《紅顏未老》(戲劇農莊)、《冇水流蓮》(足跡)或《天琴傳說》(澳門靑年劇團)等都有這種想像式的懷舊,將一些過去的畫面或語調放大呈現,那些“過去”未必是觀衆與創作人共同經驗過的,就像很多七十年代後出生的澳門人,現在都很迷戀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一樣,將想像的“過去”都“奇觀化”,找到“不滿現在”的一個鬆氣口。

在懷舊的主旋律下,《記憶藍圖》沒有帶來很大突破,但演出以及內容表述的完整度來說,都屬於去年劇場演出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一一劇場回顧·四)

本文刊於澳門報2012.01.09第F07版

2012年1月8日 星期日

Feature



舞蹈對抗遺忘

李偉達


舞蹈對抗遺忘

——關於《記憶藍圖》的印象與聯想

由澳門文化中心呈獻,梳打埠實驗工場傾心打造的跨媒體舞蹈劇場《記憶藍圖》,即將於十月十五日假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演出由本地編舞家郭瑞萍(Candy)執導及編舞;在公演之前,因緣際遇,我應約到白鴿巢附近的排練室觀摩他們的排練,了解梳打埠實驗工場和郭瑞萍如何拼湊出一幅《記憶藍圖》。我在觀摩排練的過程裡,寫下了一些筆記,試着利用文字與舞蹈對話。

身體與城市的對話

《記憶藍圖》是梳打埠實驗工場在去年澳門城市藝穗節的戶外演出《記憶》的延伸之作;今次演出Candy再次披掛上陣自編自導自“舞”,與來自台灣、香港和澳門等地的台前幕後藝術家合力炮製最新舞蹈劇場作品。

每當提到舞蹈劇場,必不能避開翩娜·鮑殊(Pina Bausch)這個名字。雖然缺少了一點新意,但我還是想用她的名言作一個引子:“我並不在乎人如何動,我關心的是人因何而動”(I’m not interested in how people move, but what moves them.)引起Candy創作《記憶藍圖》的動機,正是她對自身居所為何漸漸變成沒法與記憶中的城市接軌,而產生的一種疑問。正如翩娜·鮑殊慣用的創作方式,一切源自發問,讓舞者用身體來回應,而Candy也以她和她的舞者的身體來對這些疑問作出反蝕。“藍圖”是對未來的展望,但“記憶”卻是對過去的回顧,而在劇場裡,兩者得到了契合,利用舞蹈來辯證自己所身處的境遇——記憶的藍圖成為一種觀看城市的可能性。這種美學的審視,把城市融入主體,使舞蹈與現實展開對話。

朦朧記憶的拼貼

這個作品隨着“記憶”發展成幾個段落,而每段落都有不同的指涉;不同元素的舞動和音樂表現她們如何用身體感受這個城市,如首段一連串時急時緩的舞動,舞者如像一艘艘在海上漂泊的帆船,有時漂浮在和緩的海波上,有時卻遇上洶湧的浪濤,彷彿暗示澳門歷史複雜的變遷,然而當舞者退場時,到底航行向甚麼方向呢?是不確定的未來抑或是永遠保存記憶之地呢?第二段落是一系列對抗性的舞蹈,隨着具有侵擾性的音樂,身體以扭曲、變形、斷裂的方式顯示着自身居所/城市對日常生活的干擾,彷彿是他們的控訴和反蝕;而第三段落卻回歸到生活,透過錄音訪談,配合玩味十足的編舞,引領我們重回澳門昔日種種生活場景,而舞者騎着單車出場,開始了這段回溯的過程。這些記憶和想像的拼貼,湊成朦朧而流動的城市觀察,並在拍子與舞步之間,在時間與空間之中構成強烈的印象。

想像與遺忘的距離

《記憶藍圖》的創作緣起,是由於負責音樂創作的澳門樂手阿樂與台灣的木小孩在印度相遇。而在不同時間點上,Candy也曾三次到印度修行,於是在這種相遇與交錯之間,他們堆積了對同一地方的憶記,並開展了對自身居所的反思。他們在行旅中尋覓生命的意義,思索着到底生活是否總在他方?旅行是一種想像,而生活總在遺忘,在《記憶藍圖》裡,他們把這些疑問連結起來,無論在音樂抑或編舞中,創作者滲入了關於印度的想像,所以觀賞《記憶藍圖》時,別錯過這個特點。而依我看來,加入印度的元素,實際上構成了一種詩化的距離,將印度的想像與澳門的憶記一起拼貼在藍圖之內,在兩種對立的範圍裡,用另一種角度對我們的城市進行辨證和思索。

雖然《記憶藍圖》還在排練階段,不過我已看出作品負載的能量和意義是充滿活力的。在這城市裡,我們每天每夜都被“異化勞動”(Alienation Of Labor)而忘卻了身體的自主性,然而,Candy和她的舞者卻試着用“舞力”對抗“遺忘”,他們拒絕遺忘城市記憶裡的自己。透過《記憶藍圖》尋找身體與城市的對話,繼續用身體書寫“我城”,從而開拓本土舞蹈劇場的新視野。


本文刊於澳門日報2011.10.06第E04版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Meet the Press


記憶藍圖演出揚印度風



跨媒體舞蹈力作 郭瑞萍亞樂木小孩聯袂獻演

記憶藍圖演出揚印度風

【本報消息】由本地梳打埠實驗工場成員郭瑞萍、亞樂聯同台灣聲音藝術家木小孩擔演的最新跨媒體舞蹈力作“記憶藍圖”,本周六晚八時在文化中心小劇院上演。此作品由舞者郭瑞萍自編、自導、自演,本地敲擊樂手亞樂與台灣聲音藝術家木小孩現場音樂演出,配以新穎舞台設計及影像等元素。三人稱,早年於印度結識,並於澳門共同演出屬緣份,會將深層記憶以跨媒體舞蹈劇場方式呈現饗觀衆。

據介紹,“記憶藍圖”的衍生,因三人○八年於印度聖地恆河巧遇相識,期間共同學習古典音樂,不約而同在當地譜上生命一章,隨後引發以記憶為題開展劇場創作。是次演出將透過融合黑膠報廢唱片、電子鼓樂和印度樂器現場採樣,奏出城市別樣新音,結合多媒體藝術家的影像,再配合舞台裝置元素,由郭瑞萍及兩位創作舞者將舞蹈以跨媒體形式上演,在台上勾劃出充滿詩情與異想的記憶藍圖。郭瑞萍曾參與多個本地現代舞蹈演出,於○八年入選文化中心主辦的“跳躍·紐約——編舞精英交流計劃”,遠赴美國參與艾美·瑪素舞蹈團的編舞交流並一同編演舞作;○九年與香港著名編舞家伍宇烈合作,以聯合導演及編舞身份參與“澳門故事”系列演出。

郭瑞萍指出,“記憶藍圖”的“記憶”與“藍圖”分別指過去及將來,具時空交錯含意。以記憶為切入點,藉以讓觀衆反思生活,揭示生活中無盡的可能性。透過邀請台灣藝術家參與其中,使表演更多元化。藉此創作可抛磚引玉,促使公衆再思考城市記憶、人文精神傳承、城規和發展等問題。

木小孩稱,將以外來者的視覺與藝術手法呈現非一般的澳門,有關影像與音樂元素均能充分反映美麗的小城,更進一步豐富劇場效果。亞樂稱演出所用的印度樂器塔巴拉鼓和西塔琴,均為當地著名及常用樂器,藉以揚印度音樂風。

本文刊於澳門日報2011.10.13第B02版



在記憶藍圖的記者會上,木小孩為記者們即場製造黑膠音樂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2011年新作 【記憶藍圖﹣跨媒體舞蹈劇場】

2011 new work [Memory Blueprint - multi-media dance theatre]


古老現代澳門印象,如脈動般跳躍竄流,以舞蹈,現場音樂和影像 mixing ,將記憶深層的細絲,縷縷剥開,搖晃間進出未來的無盡可能。

閉著眼,想著我們在層層樓房高築前,對地平線的記憶。出來!走出來!一起與我們在城市每個極微角落裡,共同記憶

有海、有山、有我們在梳打埠奔跑的回憶

從日出到日落,雙腳一步一步踏著,像織布機織起不同的紋理,反覆交錯植被在泥壤之上,勾畫城市的藍圖。

2011年澳門文化中心委約作品。結合舞蹈,現場音樂,即時影像混合的多媒體舞蹈劇場。作品構思來自我們在城市裡生活的美好記憶,從中尋找快樂的本質,並與現在身處的城市空間對話,共同勾畫出新世代的城市發展藍圖。

導演|編舞|舞者 郭瑞萍

音樂創作|演出 木小孩(台灣)、Cult_loc

影像創作|演出 Saiyan

創作舞者 謝嘉豪、張楚誠


日期 2011/10/15

時間 20:00

地點 澳門文化中心小劇院